新闻中心

第十一届中国信息安全法律大会在京举行

2020年11月5日,第十一届中国信息安全法律大会在北京顺利召开。大会以“主权、治权、权利”为主题,设立主论坛和“个人信息保护”、“数据安全治理”、“密码法治”、“网络犯罪生态治理”、“优秀论文线上交流”五个分论坛。来自政府机构、科研院所、高校、互联网企业的400余人参加会议,并吸引10000余名业界同仁通过直播线上关注会议。

本届大会由国家密码管理局、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外交部军控司联合指导,中国信息安全法律大会专家委员会主办,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和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联合承办。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任贤良出席开幕式并作主旨讲话。他表示,《民法典》的正式发布,《数据安全法(草案)》《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等立法最新进展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为完善我国网络安全“四梁八柱”的法律法规体系,提升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治理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他认为,要应对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的机遇和挑战,全方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该进一步提高管网治网能力,加快建立网络安全体系。对此,他提出三方面建议:一是坚持立法执法相统一,构筑网络安全坚固屏障;二是注重多方协同联动,推动综合治网新局面;三是加大培训力度,培育学法用法良好风尚。

国家密码管理局二级巡视员王炜致辞。他表示,国家密码管理局将统筹谋划密码法贯彻实施工作,构建与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科学完备、体系严密、职能优化、全程协同、上下贯通的密码制度体系和组织运行体系:一是加快推进《商用密码管理条例》修订工作,系统重塑商用密码管理体制;二是落实密码应用与安全性评估的法定责任,推进高水平密码应用;三是加强密码人才梯队培养,稳固提升密码创新能力;四是加快建设国家和省级密码科技创新基地,持续提升密码产业高质量供给水平。

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副局长许剑卓致辞。他表示,网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给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了系列新挑战、新课题。依法严厉打击网络犯罪,治理各类黑灰产业是当务之急,必须有效治理网络犯罪生态、重塑网络生态。他建议,大力加强网络安全法制建设,特别是重点加快推进网络犯罪防治的立法进程,完善网络犯罪执法协作机制,进一步提升新时代依法管网、依法治网的能力水平。

外交部网络事务协调员王磊致辞。他强调,主权、治权和权利是当今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根本性问题。针对当前新形势,中国发起了首份《全球数据安全倡议》,纳入联合国多年的讨论成果,参考借鉴各国有益实践,旨在为数字安全全球规则提供蓝本。中国将本着开放、包容的态度,通过双边渠道听取各国有益建议,在多边框架和地区平台讨论数据安全问题,在各方普遍参与的基础上推动达成数据安全国际规则。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副所长周左鹰致辞。他指出,后疫情时代,必须直面国情国际重大挑战,既要掌握国际网络治理规则构建的话语权,又要取长补短汲取有效经验,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始终以服务公安、服务实战为己任,在网络安全技术研发、政策法律研究等方面不断进取。未来,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必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网络强国梦想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副主任石宏、中央网信办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副秘书长张宏伟分别以《民法典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的重大发展》《积厚成势,让网络空间更加美好》为主题进行特邀报告。外交部条约法律司综合处副处长张鹏、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法制指导处处长李菁菁分别以《国际法上的国家主权原则在网络空间的适用》《遏制网络犯罪必须立足生态治理》为主题进行专题发言。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研究员黄道丽、西交苏州信息安全法学所副所长朱莉欣发布网络安全法治相关丛书与研究报告。

西交苏州信息安全法学所所长马民虎作大会总结。他表示,治权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要义,推进国家治权保障能力建设是主张主权和保护权利的前提。他提出三点想法:第一,《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推动个人信息保护专门立法进入新阶段,后续完善过程中仍需妥善处理法律制度和实施效能之间的协调,注重制度落地和实施;第二,应当用“密码自信”理念引领整体网络安全法治建设,提升夯实制度基础;第三,开源是产业供应链发展必须探讨的话题,应该对开源治理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为国家提供法律支撑。

本届大会是我国信息安全法学领域从2010年至今连续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性法律盛会。大会始终秉承为政府、学界、产业界提供合作交流平台的一贯宗旨,聚焦前沿话题,研判热点问题,在提升我国网络安全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中发挥重要作用。本届大会同时发布三项重要研究成果:《中国网络安全法治研究》丛书(回顾卷、趋势卷和合规卷)、《全球网络安全政策法律动态与研判2020》报告、无名论坛2018-2020研究成果《网络安全新生态与法律治理》报告,社会反响强烈,对网络安全法治研究意义重大。

距离开展 -